Keyboard shortcuts

Press or to navigate between chapters

Press S or / to search in the book

Press ? to show this help

Press Esc to hide this help

留陈后世

我今天在找一篇叫《刀客》的短篇小说。那应该是17/18年,我的高二/高三时期,借阅室友的《格言》杂志,在上面看到那篇短篇。

短篇没有故事,只是讲了一个男人是刀客,在公路上与人战斗,战斗方式是用刀裁下书页,然后书页被消耗。他又碰到了一个女人,发生了什么我记不清,只记得那女人好像气球一样被束缚在原地,问主角能不能带她走,后来不记得为什么死了,女人死后会变成一个梦。

这就是我对于那篇短篇的全部记忆。

读完后我很震撼,每隔一段时间,短的几个月,长的几年,我就会想起来有这么一篇小说。

其实也不是没有读过类似的文字,在高中的补充阅读中,不知哪位老师编入了博尔赫斯的《沙之书》。那篇短篇给我的感觉与沙之书很相似,我不太懂文学,也许这种风格可以被概括为魔幻现实主义?

喜欢上这种风格并不是偶然,也许是因为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。在步入初中后,我的意识开始断片,现在想来恐怕是身体不足以支撑大脑的供给。

我开始上课走神,回过神来不记得老师刚刚说过什么。那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,因为我自从小学四年级以来,上课就从来没有走过神,永远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,无论他讲的东西我记不记得,枯不枯燥。

不对...

其实我从小就在生活里走神...

买完东西放在柜台上忘了拿就走出店门,半路想起来,匆忙赶回去问店主我东西呢?好心的店主说你没有买过东西呀?

随手把眼镜放在一个角落,过一分钟后花半个小时来找到它。

准备出门准备出门,我上一分钟还记得手机在裤兜里,下一分钟裤兜就空了。我花了半个小时在凉席下面找到它。

上课走神也许单纯是上初中换环境,老师给我的正反馈不足,以至于我无法集中精神?

我大约的确是 ADHD。

现在考上研究生了,我打算好好锻炼身体,想办法找个实习去北京,找运动康复机构评估训练。

哦,读到上面文字,我想起来我要说什么。

我想说,我的思维经常断片,所以很碎片化,以至于有些抽离现实,或者说,抽象。

我偶尔会担心自己的记忆里到底是不是真的?是不是我梦到的内容被洗入记忆了?或者是我某天的幻想?

我没有读过博尔赫斯的其他作品,我只看过《沙之书》。

我还看过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,莫言的一篇短篇,叫什么来着?不记得,只记得主角是个小男孩,握住了一块烫手的石头。

我似乎难以进入需要长期记忆的状态,所以如果一本小说的剧情很复杂,那么它需要非常非常精彩,才能够吸引我读下去沉迷其中。

也许这就是所谓【魔幻现实】作品吸引我的理由。他们在刻画一种氛围,只需要阅读文字就可以感受到那种冲击。

初三的时候我通过所谓预录取升上高中。那时我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,变成了一个精通做物理题的孩子。

初中物理很吸引人。

做题很可怕,那时的我看到任何题目都有思路,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。我享受在题海当中,尽管那只是由出题人围起来的小游泳池。

我带着那种对自己小小的认知的掌控感进入了高中。

高中学的是新知识,但我还在享受自己能掌控一切的错觉。要说应该怪高一教的太简单,没有一巴掌把我打醒,反而能靠吃老本混一些分数,以至于我不慌不忙,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。

我整个高一没有听过老师讲的一个字,每天上课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。我在想什么?我不记得了!就像磕了药一样沉溺在快感当中,那是掌控一切的错觉所带来的快感,尽管我成绩并不理想,但我神奇地从来没有焦虑过,因为我认为我不需要努力,不需要付出,不需要积累,只要时间流淌,我就会自动掌握那些知识。

我在享受我的直觉。

(这句话是后来插进来的,不是一气呵成,也许应该删掉,否则会影响这篇文章的连贯性)当我作文有思路的时候,往往想到了两三个绝妙的句子,但往往刚刚写下来一句,我就把剩下的忘记了,怎么也想不起来。这种稍纵即逝的灵感令我非常痛苦,就好像晚上睡前躺在床上灵感爆发,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什么也不记得的那种错憾感。

当我作文写不出来的时候,我指的是脑子里面没有自动跳出下一个令我满意的字,而不是难题太复杂以至于无法驾驭。

那是一种神赐般的感觉,我只需要盯着难题看,大脑就会自动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案。

现在来看,这就是神经网络成功拟合了,但当时的我,真的不知道。

我迷恋这种氛围感。

高一我什么也没做,每天咬着笔头,不是在做作业,而是在幻想。别的同学留下了汗水,努力,试卷,成绩,而我随意挥洒着我的想象,想象什么?什么也没想出来!什么也没留下。

但我写下了一篇散文,在我自己的笔记本上。然后我忘记了它。

高三的时候,我已经醒悟过来,人需要一步一步积累,我的大脑也不过是一个神经网络。尽管当时没有学AI,但我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。

我整理书籍的时候翻到了那一篇散文。

我不记得写了什么了,但我记得我被高一的自己惊艳了。

那篇散文什么也没记录,什么故事也没有,几乎就是 800 字的环境描写。它前后颠乱,逻辑倒错,没有任何可读性,但它...如此地惊艳!

我惊讶地把那篇散文给我的同桌看,他撇撇嘴,什么也没说,好像在给我留情面。

但我深刻地知道,那不是我的错觉,同桌没反应那是他傻逼,无法欣赏。

那篇散文的每一句话,都如此浑然天成,点在我的点上。每一个字,都好像翻遍整个字典,反复斟酌,最后才精挑细选安放在那里。

但我知道,我没有耐心干这种事。那片散文,就是我在高一的时候一个晚自习,有感而发,慢悠悠地写了下来。

我看着那本笔记本,不断惊叹着。那篇文章的字迹还是我高一的字迹,歪歪扭扭,却又不同于高一其他时候的字迹,因为我知道,那是我在有【感觉】的时候写下来的,在那种珍贵的感觉下,我一定是一个字一个字又真又拙地慢慢书写下来。

那本笔记本后来不见了。想必是高考完被我不经意丢了。

我的记性很差,注意力也很差。我不可能时时刻刻记得那本笔记本。即便是我最珍视的东西,下一秒也有很大可能被我转头就忘,我好像没有珍视一样东西的能力?但我又时常被一件事物感动到想要泣不成声。

《刀客》找不到了。

但我其实还有办法。淘宝上买2017年的所有格言二手杂志,只要70块钱。我只需要把他们全部买回来,一篇篇翻阅,一定能找到《刀客》。

但今天太晚了,我要睡觉了,希望自己明天还记得这件事,不要像那本笔记本一样转头丢掉。

<啊,上面是一个完美的结尾,但我突然又想起来一件要写的事情>

我的语文越来越差,但我从来不讨厌语文。每次发新教材我都会先把语文教材读个遍。

小学时,语文考试就像连线填空,因为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就是去记忆一个个新字新词新成语。那段时间我语文成绩很好,因为新字词就是新概念,强烈地刺激着我的大脑,我非常喜欢这种大脑被刺激的感觉。

初中高中,语文开始变得捉摸不住。我直到高三才意识到原来中学语文最重要的是读题,去揣测出题人的答案,而不是去阅读材料思考自己的理解。

但我不能用它来掩盖我另一件做的不到位的事。我中学确实没有去认真对待语文,该记的文言文字意词意,我没有记;该背的段落,我没有背。没有这种点滴积累,我对中文势必就会生疏,直觉就会离我而去。

但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中文。

好了,我没有要写的东西了,commit 一下关电脑睡觉。